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載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詔令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天文算法類
譜錄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宗教類
禪宗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涅槃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正一部
續道藏
洞神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吉礼一百五  私亲庙

    有虞氏
     汉宣帝
    
汉哀帝
    汉平帝
    后汉光武帝
    后汉安帝
    后汉质帝
    后汉桓帝 …… (第 45b 页)
   三国魏明帝
    三国吴主皓
    晋悯帝
    晋元帝
    齐明帝
    陈文帝 宣帝
    
北魏孝庄帝 (第 46a 页)
 (为周礼未尝亡散见于五官取五官联职者而人各/以其意回复更定则此乃人之周礼岂复为周公之)
 (礼哉礼以/上周)
汉书儒林传叙言礼则鲁高堂生
艺文志汉兴鲁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讫 孝宣
世后仓
最明戴德戴圣庆普皆其弟子三家立于学官礼古经
者出于鲁淹中(苏林曰/里名也)及孔氏学七十篇(刘 (第 8a 页)
    若更区分割裂恐无片段故统载于此而略

    申其说以俟考定者 宣帝
本纪神爵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三月诏
曰朕承宗庙战战慄慄惟万事统未烛厥理乃元康四
年嘉榖玄稷降于郡 (第 22b 页)
          右吴郊礼
晋书武帝本纪泰始二年春二月丁丑郊祀宣皇帝以
配天冬十一月并圜丘方丘于南北郊二至之祀合于
二郊

宋书礼志晋武帝泰始二年诏定郊祀群臣议五帝即
天也王气时异故殊其号虽名有五其实一神明堂南
郊宜除五帝之坐从之二月丁丑郊祀宣皇帝以配天
十一月有司又议奏古者丘郊不异宜并圜丘方泽于
南北郊更修立坛兆其二至之祀合于二郊帝又从之
一如 宣帝
所用王肃议也是月冬至帝亲祠圜丘于南
郊自后圜丘方泽不别立
 (文献通考按以圜丘即郊五帝同一天王/肃之 …… (第 15b 页)
    泰始所行后世所可法也
图书集成案晋起居注曰武帝太始元年十二月太常
诸葛绪上言知士祭酒刘喜等议帝王各尊其祖所自
出大晋礼天郊当以 宣皇帝
配地郊 (第 16a 页)
宣皇
后配明堂以
景皇帝文皇帝配博士宣兆议礼王者郊天以其祖配
周公以后稷配天于南郊以文王配五精上帝于明堂 (第 16a 页)
    今凡祀明堂者悉入明堂此不重载
太初二年有司言雍五畤无牢孰具芬芳不备乃令祠
官进畤特牢具色食所胜(孟康曰若火胜金则/祠赤帝以白牲也)而以木
寓马代驹焉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寓马代行过
乃用驹他礼如故
汉书武帝本纪太始四年十二月行幸雍祠五畤 宣帝
本纪五凤二年春三月行幸雍祠五畤 (第 30b 页)
    则典礼之宜讲明矣
汉书武帝本纪太始三年二月幸琅邪礼日成山(孟康/曰礼)
(日拜日也如淳曰/祭日于成山也)
郊祀志 宣帝
修武帝故事盛车服敬齐祀之礼颇作诗
歌祠成山于不夜莱山于黄成山祠日莱山祠月京师
近县鄠则有日月祠 (第 20a 页)
 祭天名泰一曰丘
武帝本纪元鼎五年冬十一月祭后土
元封四年春三月祠后土诏曰朕躬祭后土地祗见光
集于灵坛一夜三烛其赦汾阴死罪以下 六年春三
月行幸河东祠后土诏曰朕礼首山昆田出珍物化或

为黄金祭后土神光三烛其赦汾阴殊死以下赐天下
贫民布帛人一匹
太初元年十二月䄠高里祠后土 二年春三月行幸
河东祠后土令天下大酺五日夏四月诏曰朕用事介
山祭后土皆有光应其赦汾阴安邑殊死以下
天汉元年春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蕙田案汉郊祀歌有祀后土乐章见圜丘门 宣帝
本纪神爵元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 (第 3a 页)
西焉
 四年正月以朝陵遣工部尚书王化基诣汾阴后土
 祠致祭用太祠礼
 汾阴后土汉武帝元鼎中所立脽上祠 宣帝
元帝成
 帝后汉光武唐玄宗皆亲祭是后旷其礼开宝九年
 徙庙稍南是年始遣使致祭其后又诏自今凡告天 (第 2a 页)
 而不废其母祭则庶子为王虽有正统之七庙其可

 辄废祖考之祭乎于是自立四庙以视始受命而王
 者所以著其不忘本也昔 汉宣帝
以从孙继昭帝患
 昭穆之体一也于是立悼皇考庙以当一代之穆而
 王舜中刘歆以为 (第 59b 页)
孝宣
以兄孙继统为孝昭后考庙
 固不当立累世奉之是两统二父也然 (第 59b 页)
宣帝
以悼皇
 考当一代之穆固不合礼若特立庙乃庶子王之所
 当立者谓不当立误矣(王舜刘歆当作/王莽中字衍) (第 59b 页)
 次昭穆果与世次不同乎经传之言既然矣观先儒
 之论则韦玄成曰父为昭子为穆孙复为昭杜预曰
 穆生昭昭生穆汉帝诏曰 孝宣皇帝
为孝昭皇帝后
 为义一体颜师古曰一体谓俱为昭也礼孙与祖俱
 为昭郑氏曰周以文武为二祧藏迁主文为穆祧为 …… (第 17b 页)
 考懿文太子为孝康皇帝庙号兴宗皇妣懿敬皇太
 子妃为孝康皇后祔享宗庙礼之正也否则不父其
 父而祢其祖天下岂有无父之人乎 汉宣帝
以昭帝
 之兄孙而嗣昭位因立悼皇考庙明孙矿谓以孙继
 祖不嫌为考立庙是也此礼之权也而汉尹更始及
 王 (第 60b 页)
 不至流传元成之时乐因循而惮改作以来众议之

 纷纷矣今舍所当言而他及其非所宜何哉 宣帝
本纪本始二年夏五月诏曰朕以眇身奉承祖宗
夙夜惟念孝武皇帝躬履仁义选明将讨不服匈奴远
遁平氐羌昆明南越 …… (第 9a 页)
 风是以百姓晏然咸获嘉福德莫盛焉高皇帝为汉

 太祖孝文皇帝为太宗世世承祀传之无穷朕甚乐
 之 孝宣皇帝
为孝昭皇帝后于义一体孝景皇帝庙
 及皇考庙皆亲尽宜正礼仪玄成等奏曰祖宗之庙
 世世不毁继祖以下五庙而 (第 14b 页)
迭毁今高皇帝为太祖
 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景皇帝为昭孝武皇帝为穆孝
 昭皇帝与 孝宣皇帝
俱为昭皇考庙亲未尽太上孝
 惠庙皆亲尽宜毁太上庙主宜瘗园孝惠皇帝为穆
 主迁于太祖庙寝园皆无复脩奏可 …… (第 14b 页)
 兹福乃有不能供职之疾皇帝愿复脩立承祀臣衡

 等咸以为礼不得如不合高皇帝孝惠皇帝孝文皇
 帝孝武皇帝孝昭皇帝 孝宣皇帝
太上皇孝文太后
 孝昭太后之意罪尽在臣衡等当受其咎今皇帝尚
 未平诏中朝臣具复毁庙之文臣衡中朝臣咸复 …… (第 18a 页)
 疾连年遂尽复诸所罢寝庙园皆脩祀如故初上定
 迭毁礼独尊孝文庙为太宗而孝武庙亲未尽故未
 毁上于是复申明之曰 孝宣皇帝
尊孝武庙曰世宗
 损益之礼不敢有与焉他皆如旧制唯郡国庙遂废
 云
 (容斋随笔匡衡平生佞谀专附石显以 …… (第 18b 页)
 之心至今累世赖之单于守藩百蛮服从万世之基

 也中兴之功未有高焉者也高帝建大业为太祖孝
 文皇帝德至厚也为文太宗孝武皇帝功至著也为
 武世宗此 孝宣帝
所以发德音也礼记王制及春秋
 榖梁传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天子七日而
 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 …… (第 23b 页)
 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春秋左氏传曰名位不同

 礼亦异数自上以下降杀以两礼也七者其正法数
 可常数者也宗不在此数 中宗
变也苟有功德则宗
 之不可预为设数故于殷太甲为太宗太戊曰中宗
 武丁曰高宗周公为无逸之戒举殷三宗以劝 …… (第 24a 页)
 宗其道而毁其庙乎迭毁之礼自有常法无殊功异
 德固以亲疏相推及至祖宗之序多少之数经传无
 明文至尊至重难以疑文虚说定也 孝宣皇帝
举公
 卿之议用众儒之谋既以为世宗之庙建之万世宣 (第 24b 页)
 布天下臣愚以为孝武皇帝功烈如彼 孝宣皇帝

 立之如此不宜毁上览其议而从之制曰太仆舜中
 垒校尉刘歆议可歆又以为礼去事有杀故春秋外
 传曰日 …… (第 25a 页)
 贡禹传禹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迭毁之礼皆未
 施行为御史大夫数月卒禹卒后上追思其议竟下
 诏罢郡国庙定迭毁之礼
汉书平帝本纪元始四年夏尊 孝宣
庙为中宗孝元庙
为高宗世世献祭
    蕙田案汉承秦敝七庙之典不修昭穆之礼
    不备其尤不经者原 …… (第 25b 页)
    蕙田案坛墠之礼仍祭法之讹也
献帝本纪初平元年冬十一月有司奏和安顺桓四帝
无功德不宜称宗又恭怀敬隐恭悯三皇后并非正嫡
不合称后皆请除尊号制曰可(注和帝号穆宗安帝号/恭宗顺帝号敬宗桓帝)
(号威宗和帝尊母梁贵人曰恭怀皇后安帝尊祖母/宋贵人曰敬隐皇后顺帝尊母李氏曰恭悯皇后)
祭祀志灵帝崩献帝即位初平中相国董卓左中郎将

蔡邕等以和帝以下功德无殊而有过差不应为宗及
馀非宗者追尊三后皆奏毁之四时所祭高庙一祖二
宗及近帝四凡七庙(注袁山松书载邕议曰汉承亡秦/灭学之后宗庙之制不用周礼每)
(帝即世辄立一庙不止于七不列昭穆不定迭毁元皇/帝时丞相匡衡御史大夫贡禹始建大义请依典礼孝)
(文孝武 孝宣
皆以功德茂盛为宗不毁 (第 41b 页)
孝宣
追崇孝武/历称世宗中正大臣夏侯胜等犹执异议不应为宗至)
(孝成皇帝议犹不定太仆王舜中垒校尉刘歆据经传 …… (第 41b 页)
 月备法驾游衣冠又未定迭毁之礼元帝时丞相匡
 衡御史大夫贡禹乃以经义处正罢游衣冠毁先帝
 亲尽之庙高帝为太祖孝文为太宗孝武为世宗
 宣
(第 44a 页)
中宗
祖宗庙皆世世奉祀其馀惠景以下皆毁
 五年而称殷祭犹古之禘祫也殷祭则及诸毁庙非
 殷祭则祖宗而已光武中 …… (第 44a 页)
 祖庙谓之五供五供毕以次上陵也四时宗庙用牲
 十八太牢皆有副倅西庙五主高帝文帝武帝宣帝
 元帝也高帝为高祖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 宣帝
 
(第 45b 页)
中宗
其庙皆不毁孝元功薄当毁光武复天下属
 第于元帝为子以元帝为祢庙列于祖宗后嗣因承
 遂不毁也东庙七主光 (第 45b 页)
帝位此则虞氏不改唐庙因仍旧宫可依有虞
氏故事即用魏庙奏可于是追祭征西将军豫章府君
颍川府君京兆府君与 宣皇帝
景皇帝文皇帝为三昭
三穆是时 (第 6a 页)
宣皇
未升太祖虚位所以祠六世与景帝为
七庙其礼则据王肃说也七月又诏曰主者前奏就魏
旧庙诚亦有准然于祗奉明主 …… (第 6a 页)
别室藏之至殷禘则祭于坛也辅国将军谯王
司马无忌等议曰诸儒谓太王王季迁主藏于文武之
祧如此府君迁主宜在 宣帝
庙中然今无寝室宜变通
而改筑又殷祫太庙征西东面尚书郎孙绰与无忌议
同曰太祖虽位始九五而道以从畅替人爵 …… (第 19a 页)
非以功德致祀也若依虞主之
瘗则犹藏子孙之所若依夏主之埋则又非本庙之阶
宜思其变则筑一室亲未尽则禘祫处 宣帝
之上亲尽
则无缘下就子孙之列其后太常刘遐等同蔡谟议博
士或疑陈于太祖者皆其后之毁主凭案古义无别前
后 …… (第 20a 页)
    恪守旧防必不肯破坏阡陌者盖非无谓
晋书礼志太元十二年五月壬戌诏曰昔建太庙每事
从俭太祖虚位稽古之制阙然便可详议祠部郎中徐
邈议武皇帝建庙六世三昭三穆宣皇帝创基之主实

惟太祖而亲则王考四庙在上未及迁世故权虚东向
之位也兄弟相及义非二世故当今庙祀世数未足而
欲太祖正位则违事亡之义矣又礼曰庶子王亦禘祖
立庙盖谓支胤授立则亲迎必复京兆府君于今六世
宜复立此室则 宣皇
未在六世之上须前世既迁乃太
祖位定耳京兆迁毁宜藏主石室虽禘祫犹弗及何者
传称毁主升合乎太祖升者自下之 …… (第 22a 页)

月将殷祠诏博士议迁毁之礼大司马琅琊王德文议
泰始之初虚太祖之位而缘情流远上及征西故世尽
则宜毁而 宣帝
正太祖之位又汉光武移十一帝主于
洛邑则毁主不设理可推矣宜筑室以居四府君之主
永藏而弗祀也大司农徐广议 (第 23a 页)
渐加构宫室百司于是傋矣今之宫室百司乃武氏改
命所备也上都已建国立宗庙不合引言又曰东都洛
阳祭 孝宣
等五帝长安祭孝成等三帝以此为置庙之
例则又非也当汉两处有庙所祭之帝各别今东都建
庙作主与上都尽同概而 …… (第 51b 页)
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
其举之莫敢废也则东都太庙废已多时若议增修稍
违前志何者圣历神龙之际武后始复明辟 中宗
取其
庙易置太庙焉本欲权固人心非经久之制也伏以所
存神主既请祧藏今庙室维新即须有主神主非时不
造庙寝 (第 58b 页)
戊戌祔显宗英宗凡十室
 胡氏粹中曰支庶有天下者始得立庙 汉宣帝
继昭
 帝而立终不列戾悼二园于昭穆以其未尝继体正
 位也元之诸君各顾其私亲而尊其所亲庙制纷纭
 昭穆 (第 23b 页)
制也(师古曰言/自制作也)乐先王之乐明有法也(师古曰遵/前代之法)
孝景采武德舞以为昭德以尊太宗庙至 孝宣
采昭德
舞为盛德以尊世宗庙诸帝庙皆常奏文始四时五行
舞云高祖六年又作昭容乐礼容乐昭容者犹古之昭
夏也 …… (第 6b 页)
    节侯于故园庙尤为不易
世祖本纪建武五年秋七月丁丑幸沛祠高原庙(注原/再也)
(谓已立庙更/立者为原) 六年夏四月丙子幸长安始谒高庙
十年春正月修理长安高庙秋八月己亥幸长安谒高

十五年夏四月戊申以太牢告祠宗庙 十八年三月

壬午祠高庙
祭祀志十九年诏曰以宗庙处所未定且祫祭高庙其
成哀平且祠祭长安故高庙其南阳舂陵岁时各且因
故园庙祭祀园庙去太守治所远者在所令长行太守
事侍祠于是雒阳高庙四时加祭 孝宣
孝元凡五帝其
西庙成哀平三帝主四时祭于故高庙京兆尹侍祠冠
衣车服如太常祠陵庙之礼南顿君以上至节侯皆就 …… (第 14b 页)
 作武德之舞孝文皇帝躬行节俭除诽谤去肉刑泽
 施四海孝景皇帝制昭德之舞孝武皇帝功德茂盛
 威震海外开地置郡传之无穷 孝宣皇帝
制盛德之
 舞光武皇帝受命中兴拨乱反正武畅方外震服百
 蛮戎狄奉贡宇内治平登封告成修建三雍肃修典
  …… (第 15b 页)
(宗武帝为世宗 宣帝/
(第 17b 页)
中宗
明帝为显宗)
章和元年八月壬午遣使者祠昭灵后于小黄园己丑
遣使祠沛高原庙
和帝本纪永元十五年冬十月戊 …… (第 17b 页)
巳告祀二祖六宗夏四月
乙丑假于祖祢闰十月乙未祠高庙(二祖高祖光武也/六宗谓孝文曰太)
(宗孝武曰世宗 孝宣
(第 18a 页)
中宗
孝元/曰高宗孝明曰显宗孝章曰肃宗)
顺帝本纪阳嘉元年二月丁巳皇后谒高庙光武庙 (第 18a 页)
    宗追尊升祔者所得而藉口也详见庙制条

          右有虞氏
汉书 宣帝
本纪 (第 2b 页)
孝宣皇帝
武帝曾孙戾太子孙也太子
纳史良娣生史皇孙皇孙纳王夫人生 (第 2b 页)
宣帝
号曰皇曾
孙生数月遭巫蛊事元平元年四月昭帝崩无嗣大将
军霍光请皇后徵昌邑王六月丙寅王受皇帝玺绶癸
(第 2b 页)
光奏王淫乱请废秋七月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
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无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
皇帝 曾孙
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操行节俭 …… (第 2b 页)
 置园奉邑及益戾园各满三百家
元康元年夏五月立皇考庙益奉明园户为奉明县(师/古)
(曰奉明园即皇考史皇孙之/所葬也本名广明后追改)
 韦玄成传平帝元始中大司马王莽奏本始元年丞
 相义等议(蔡义/也) 孝宣皇帝
亲曰悼园置邑三百家
 至元康元年丞相相等奏(师古曰/魏相也)父为士子为天子
 祭以天子悼园宜称尊号曰 …… (第 4a 页)
 累世奉之非是又孝文太后南陵孝昭太后云陵园
 虽前以礼不复修陵名未正谨与大司徒晏等百四
 十七人议皆曰 孝宣皇帝
以兄孙继统为孝昭皇帝
 后以数故孝元世以孝景皇帝及皇考庙亲未尽不
 毁此两统贰父违于礼制案义奏亲谥曰 …… (第 4b 页)
 (父母矣而礼有为其父母降是犹以父母名之何此/所谓不以辞害意也立言者顾不可曰为其伯父伯)
 (母叔父叔母降故假曰父母以明当降之义降则不/可名之曰父母矣 宣帝
初有司奏请戾太子及悼后)
 (之谥首言为人后者云云后言故太子谥曰戾云云/首尾皆是也而中有称亲之言则非 …… (第 5a 页)
 (曰亲以包举之是不正名亦疏之也以其不得于言/知其不契于理既为伯叔父母之后而父母之则当)
 (降所生父母而伯父母/之叔父母之昭昭然矣)
 (马氏廷鸾曰胡氏之说辨则辨矣而施之 宣帝
之世/则不可敢问 (第 5b 页)
宣帝
而欲称其所生之父母也将为伯)
 (父乎为叔父乎于所后父为兄则伯父也于所后父/为弟则叔父也而 (第 5b 页)
宣帝
则有所后祖无所后父者也)
 (昭帝崩无嗣 (第 5b 页)
宣帝
以兄孙为叔祖后者也不得其所/后之父而父之则何以称其所生之父乎先是昌邑)
 (王以兄子入继则考昭帝可也 (第 5b 页)
昭帝葬矣易月之制/终矣昌邑废矣 宣帝
始以兄孙入继当时唯言嗣孝)
 (昭皇帝后而已则未知其为子乎为孙乎必也升一/等而考昭帝则又将降一等而兄 (第 5b 页)
史皇孙矣可乎不)

 (可有司未有所处姑缘其所生父直称之曰皇考而/已故曰胡氏辨则辨矣施之 宣帝
之世则不可当俟)
 (通儒而/质之)
 戴氏震曰 (第 6a 页)
汉宣帝
之入嗣也后昭帝有所后祖无所
 后父丞相相等奏悼园宜尊称号曰皇考立庙胡氏
 之论曰既为伯叔父母之后而父 (第 6a 页)
母之则当降所生
 父母而伯叔父母之称昭昭然矣马氏驳之曰 宣帝
 
以兄孙为叔祖后者也不得其所后之父而父之则
 何以称其所生之父乎有司未有所处姑缘其所生 (第 6a 页)
 父直称之曰皇考而已今案奏者议者皆非也礼王
 考庙考庙相逮之道也如 宣帝
不入嗣固考史皇孙
 而祖戾太子今既祖昭帝不得祖戾太子矣独考史
 皇孙则其称名疑为疑于昭帝史皇孙之为相 …… (第 6b 页)
 者降其小宗也大宗者尊之统也此言亲不胜统宁
 屈亲亲之分以伸大统之尊生乎道之穷断以义之
 正有如是者或曰推而至于 宣帝
有所后祖无所后
 父礼固有然矣其称史皇孙也直曰皇考既名疑曰
 皇伯考若叔考名又无所缘定若之何曰凡为人 (第 8b 页)

 者不可一时两称父不可旷而无父宋濮议以生例
 没断然当称皇伯考不可一时两称父故也 汉宣帝
 
即亲存初无一时两称之嫌惟以不可旷而无父论 …… (第 8b 页)
 之礼虽可以后祖其无所后父者于本生父母私言
 则曰父母公言则曰本生以别之曰本生父母人岂
 有非之者哉礼重辨嫌疑而已 宣帝
不在辨嫌而在
 辨疑辨嫌不可直称皇考辨疑亦不可立之庙而直
 称皇考不可旷而无父则并不得同于有所后父者 …… (第 9a 页)
 亲谥宜曰悼母曰悼后亲之为言即父也倘
    但曰史皇孙曰王夫人顾不可为其推而远
    之几不知为 宣帝
何人矣胡氏谓称亲为奸
    说盖怵于后世之事而为是言耶夫使必禁
    其称亲将礼所云为人后者为其 …… (第 9b 页)
    所以启欧阳公之辨也夫辞穷则反本是故

    谓之其父母则己别于所后父母矣 宣帝

    所后父母者也有司必不敢曰考曰妣而曰
    亲曰母又仅比诸侯王此亦严核于名实矣
     …… (第 10a 页)
    亦无妨也犹之礼曰其父母也至因园为寝
    而曰皇考庙则疑上与昭帝相承无别虽在
    庙制之外然非礼矣
          右 汉宣帝

哀帝本纪孝哀皇帝元帝庶孙定陶共王子也母曰丁
姫成帝亡子立为皇太子后月馀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
王奉共王嗣 …… (第 10a 页)
 是浸不合上意免为庶人平帝即位新都侯王莽白
 太皇太后发掘傅太后丁太后冢夺其玺绶更以民
 葬之定陶堕废共皇庙
    蕙田案 宣帝
称亲曰皇考如离骚篇首朕皇
    考曰伯庸似古人通称皇之为言美也大也
    君也亦犹礼曰其父母也至 …… (第 13b 页)
 恩帝从之

祭祀志建武十九年上可涉等议诏曰以宗庙处所未
定且合祭高庙其成哀平且祠祭长安故高庙其南阳
舂陵岁时各且因故园庙祭祀园庙去太守治所远者
在所令长行太守事侍祠惟 孝宣帝
有功德其上尊号
(第 16b 页)
中宗
于是雒阳高庙四时加祭 (第 16b 页)
孝宣
孝元凡五帝其
西庙成哀平三帝主四时祭于故高庙东庙京兆尹侍
祠冠衣车服如太常祠陵庙之礼南顿君以上至节侯 …… (第 16b 页)
 弟于哀帝为诸父于平帝为祖父皆不可为之后上
 至元帝于光武为父故上继元帝而为九代故河图
 云赤九会昌谓光武也然则 宣帝
为曾祖故追尊及
 祠之(刘攽曰注案世数 (第 17a 页)
宣帝
于/光武犹是祖此多一曾字)
 文献通考胡氏寅曰西汉自孝成而后三世无嗣王 …… (第 17a 页)
 蔡邕独断高祖得天下而父在上尊号曰太上皇不

 言帝非天子也 孝宣
继孝昭帝其父曰史皇孙祖父曰
 卫太子太子以罪废及皇孙皆死 (第 23a 页)
宣帝
起园陵长丞奉
 守不敢加尊号于祖父也光武继孝元亦不敢加尊号
 于祖父也世祖父南顿令曰皇考祖钜鹿都尉曰 …… (第 23a 页)
 所可比蔡氏以太上皇与追崇诸皇相提并论似未

 协师丹之议
    蕙田案汉之追尊本生父称皇大抵依据太
    上皇之号尔然此号不可袭也 宣帝
以孙后
    祖但称本生父曰皇考而已称皇实始于哀
    帝追尊定陶共皇厥后安帝父清河孝王曰
   …… (第 24a 页)
 宗为兄于皇帝宜称皇伯而不名如楚王泾王故事
 中书又奏礼与令及五服年月敕出继之子于所继
 所生皆父母又 汉宣帝
光武皆称父为皇考今圭等
 议称濮王为皇伯于典礼未有明据请下尚书省集 …… (第 34b 页)
 而濮议亦寝至神宗元丰二年诏以濮安懿王三夫
 人可并称王夫人云治平三年立濮王园庙
 司马光传帝疾愈光料必有追隆本生事即奏言
 宣帝
为孝昭后终不追尊卫太子史皇孙光武上继
 元帝亦不追尊钜鹿南顿君此万世法也后诏两制
 集议濮王典礼学士 …… (第 36a 页)
 首欲加王以非正之号使陛下顾私恩而违公义非

 所以结天下之心也
 范镇传中书议追尊濮王镇判太常寺率其属言
 宣帝
于昭帝为孙光武于平帝为祖其父容可称皇
 考议者犹非之谓其以小宗夺大宗之统也今陛下
 既以仁宗为考又加 …… (第 40b 页)
 使人晓解今欲言为人后者为其父母之服若不谓
 之父母不知如何立文此乃政府欺罔天下之人谓
 其皆不识文理也又言 汉宣帝
光武皆称其父为皇
 考臣 (第 41a 页)
宣帝
承昭帝之后以孙继祖故尊其父为皇 (第 41a 页)
 名也臣不敢阿谀顺旨仍封还手诏群臣亦皆执前
 议帝不听迨九月母妃至京帝自定仪由中门入谒
 见太庙复申谕欲加称兴献帝后为皇廷和言 汉宣

 帝
继孝昭后谥史皇孙王夫人曰悼考悼后光武上
 继元帝钜鹿南顿君以上立庙章陵皆未尝追尊今
 若加皇字与慈寿 …… (第 13a 页)
 可自古人君嗣位谓之承祧践祚皆指宗祀而言礼
 为人后者惟大宗以大宗尊之统也亦主宗庙祭祀
 而言自汉至今未有为本生父母立庙大内者 汉宣
 帝
为叔祖昭帝后止立所生父庙于葬所光武中兴
 本非承统平帝亦止立四亲庙于章陵宋英宗父濮
 安懿王亦止即园 …… (第 25a 页)
 陛下不吝改过帝大怒下诏狱拷掠谪广德州判官
 何孟春传先是大礼议起孟春在云南闻之上疏言
 前世帝王自旁支入奉大统推尊本生得失之迹具
 载史册 宣帝
不敢加号于史皇孙光武不敢加号于
 南顿君晋元帝不敢加号于恭王抑情守礼宋司马
 光所谓当时归美后世颂圣 …… (第 27a 页)
    莫如宋濮议明大礼集议宋英宗之后仁宗
    也即考仁宗故不当考濮王明世宗之后武
    宗也上考孝宗故不当考兴献王惟 宣帝
光 …… (第 46a 页)
    明世宗于献王既遵祖训兄终弟及之义则

    考孝宗而称献王以叔父可也必欲以考称
    之则私矣 汉宣帝
以兄孙入继既不可以考
    昭帝又不可以直考史皇孙则于所祭之地
    祝辞称皇考而公言之曰本生皇 (第 48a 页)
    今俗称考妣为显从邱氏之说也盖皇考则

    为尊称臣民不得通用矣若 汉宣帝
称皇考
    恐犹是常称如屈原之意非尊称也
宋史礼志嘉定十四年八月诏右丞相史弥远赐第遵
淳熙故事赐 (第 32a 页)
何配太宗孝文皇帝以陈平周勃
宋昌刘章配孝景皇帝以窦婴申屠嘉配世宗孝武皇
帝以公孙弘卫青霍去病金日磾配 中宗孝宣皇帝

丙吉魏相霍光张安世配自周文王至 (第 27a 页)
汉宣帝
并于永
兴军后汉世祖光武皇帝于河南府以邓禹吴汉贾复
耿弇配魏文皇帝于河南府以贾诩王景兴曹真辛毗
配后 …… (第 27a 页)
    附于此
明史太祖本纪洪武三年十二月庚午遣使祭历代帝
王陵寝并加修葺
礼志洪武三年遣使访先代陵寝仍命各行省具图以

进凡七十有九礼官考其功德昭著者曰伏羲神农黄
帝少昊颛顼唐尧虞舜夏禹商汤中宗高宗周文王武
王成王康王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 宣帝
光武明帝章
帝后魏文帝隋高祖唐高祖太宗宪宗宣宗周世宗宋
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孝宗理宗凡三十有六各制衮冕 …… (第 38b 页)
康王宣王汉高帝景帝咸宁祀汉文帝兴平祀汉武帝
长安祀 汉宣帝
三原祀唐高祖醴泉祀唐太宗蒲城祀
唐宪宗泾阳祀唐宣宗岁祭用仲春仲秋朔于是遣使
诣各陵致祭陵置一碑刋祭期 …… (第 39b 页)
 宗真宗仁宗酃神农氏宁远舜帝延安轩辕氏咸阳
 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汉高祖景帝咸宁汉文帝兴
 平汉武帝长安 汉宣帝
富平后魏文帝扶风隋高祖
 三原唐高祖醴泉唐太宗蒲城唐宪宗泾阳唐宣宗 (第 42a 页)
    蕙田案胡氏说是
纪元表辛丑武帝建元元年(六/)丁未元光元年(六/)癸丑
元朔元年(六/)己未元狩元年(六/)乙丑元鼎元年(六/)辛未
元封元年(六/)丁丑太初元年(四/)辛巳天汉元年(四/)乙酉

太始元年(四/)己丑征和元年(四/)癸巳后元元年(二五在/位 十)
(四年改元十一/太子弗陵立) 乙未昭帝始元元年(六/)辛丑元凤元
(六/)丁未元平元年(一帝在位十三年改元三/武 曾孙病已立更讳询)
汉书 宣帝
本纪元平元年昭帝毋嗣大将军霍光奏议
曰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无嗣择支子
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 (第 40a 页)
曾孙
病已可以嗣孝昭皇帝后
奏可遣宗正德至曾孙尚冠里舍洗沐赐御府衣太仆
以軨猎车奉迎曾孙就齐宗正府庚申入见 …… (第 40a 页)
(二中在位六年改元/二 山孝王子衎立) 辛酉平帝元始
元年(五曾封王莽为安汉公秉政在位五年改元一 宣/帝
孙婴立号曰孺子安汉公王莽居摄践阼)
丙寅孺子婴元年(王莽僣称假皇帝安众侯刘崇起/兵 二年丁卯东郡太 (第 41a 页)